淮安市漣水縣盱眙縣金湖縣其他地區(qū)無須注冊,完全免費,只要2步,立即發(fā)布信息
首頁 > 健康養(yǎng)生 > 只喝湯不吃肉,湯比肉更有營養(yǎng)?專家告訴你真相!

只喝湯不吃肉,湯比肉更有營養(yǎng)?專家告訴你真相!

發(fā)布時間: 2025-10-16 09:13  人氣指數:480  字號:[超大]  [中型]  [標準]  [小字]
導讀:“醫(yī)生,我每天都給家里老人燉排骨湯。老人只喝湯不吃肉,怎么還缺鈣缺鐵啊?”淮安市第二人民醫(yī)院老年醫(yī)學科主任丁宗勵常遇此類咨詢。長久以來,“喝湯補身體、吃肉難消化”的說法被當作養(yǎng)生常識廣為傳播。丁宗勵結合臨床案例和科學依據指出,這種說法其實是飲食領域的一大認知誤區(qū),喝湯棄肉不僅補不了營養(yǎng),還可能埋下健康隱患。

“醫(yī)生,我每天都給家里老人燉排骨湯。老人只喝湯不吃肉,怎么還缺鈣缺鐵。俊被窗彩械诙嗣襻t(yī)院老年醫(yī)學科主任丁宗勵常遇此類咨詢。長久以來,“喝湯補身體、吃肉難消化”的說法被當作養(yǎng)生常識廣為傳播。丁宗勵結合臨床案例和科學依據指出,這種說法其實是飲食領域的一大認知誤區(qū),喝湯棄肉不僅補不了營養(yǎng),還可能埋下健康隱患。

喝湯養(yǎng)生反添病,誤區(qū)坑了不少人

丁宗勵從業(yè)多年,見過不少因迷信肉湯滋補導致健康問題的患者,其中兩起病例尤為典型。

病例一:喝“白湯”控糖,血糖反飆升

65歲的張阿姨患有2型糖尿病,一直嚴控主食和甜食攝入,卻總覺得身體乏力。聽鄰居說骨頭湯滋補,她便每天燉一鍋濃白骨頭湯,只喝湯不吃肉。一個月后,張阿姨的血糖不僅沒控制住,反而上升了不少,同時出現胸悶、乏力癥狀。

“濃白湯脂肪含量極高。”丁宗勵解釋,脂肪代謝會間接影響血糖穩(wěn)定,且過量脂肪還會增加血管負擔。后續(xù)張阿姨通過調整飲食,減少湯的攝入,喝湯也吃肉,半個月后,她的血糖水平恢復正常。

病例二:長期喝肉湯,痛風反復發(fā)作

58歲的王先生有高尿酸血癥病史,平時很注意忌海鮮和啤酒,卻唯獨放不下美味的雞湯。他覺得雞湯是滋補佳品,每周都會燉3到4次,每次能喝兩大碗。今年入秋后,王先生的痛風頻繁發(fā)作,嚴重時甚至無法走路。

“問題就出在雞湯上!倍∽趧钫f,肉類中的嘌呤屬于水溶性物質,長時間燉煮后,90%以上的嘌呤會溶解到湯中,濃肉湯中的嘌呤含量遠超海鮮和啤酒。

肉湯營養(yǎng)遠不如肉,這些危害要重視

丁宗勵介紹,肉類的營養(yǎng)成分分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兩類。燉煮后,湯中僅含有少量水溶性物質,如維生素C、氨基酸、鉀以及很少量的蛋白質,而鈣、鐵等礦物質,以及絕大部分的蛋白質,都屬于非水溶性物質,仍然保留在肉塊中。

“有人說‘不溶于湯的物質難消化’,這是對人體消化功能的誤解!倍∽趧顝娬{,健康成年人的牙齒具備強大的咀嚼功能,消化系統(tǒng)也能充分分解肉類中的營養(yǎng)物質,只要正常咀嚼、規(guī)律飲食,完全能消化吸收肉塊中的營養(yǎng)。“單純靠喝湯補營養(yǎng),可以說事倍功半,效果很不理想!彼f。

丁宗勵提醒,喝湯棄肉除了會造成營養(yǎng)攝入不足,還會帶來三大健康風險。

高鹽傷血管。成年人每日鹽攝入量應控制在6克以內,幾碗湯下肚,鹽的攝入很容易超標,長此以往會增加高血壓、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。

高油增負擔。長時間燉煮會使肉類和食用油中的脂肪形成“水包油”的乳化液,脂肪含量極高,長期飲用會導致肥胖、高血脂。

高嘌呤誘發(fā)痛風。高尿酸血癥、痛風患者長期喝濃肉湯,會導致尿酸水平驟升,誘發(fā)或加重痛風。

這樣喝湯才科學,特定人群要慎喝

“不是說不能喝湯,而是要喝得科學、喝得健康。”丁宗勵結合臨床經驗,給出一份“健康喝湯指南”,同時提醒特定人群喝湯需謹慎。

喝湯必吃肉。肉湯的鮮味來自肉中的水溶性物質,但大部分營養(yǎng)留在肉里,喝湯同時吃肉,才能補充蛋白質、鈣、鐵等營養(yǎng)。

少鹽少放油。燉肉湯時盡量少放鹽,避免額外加食用油。在外就餐時,盡量選擇清淡湯品,或主動要求少放鹽。

撇去油再喝。喝肉湯前,先撇去表面的浮油,尤其對乳白色的濃湯更要這樣做,以減少脂肪攝入。

不喝燙湯,不吃湯泡飯。湯的溫度不宜超過65℃,避免燙傷口腔和食管黏膜。湯泡飯會減少咀嚼次數,加重腸胃負擔,尤其不適合老人和孩子。

■記 者 何劍峰 通訊員 王 宇;來源:淮安日報

生活助手搜索

生活助手推薦

    百度推廣